【重磅】2023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外贸形势简析与展望
西药外贸底盘稳、韧性足
产业国际化势头正盛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西药外贸底盘稳、韧性足
产业国际化势头正盛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生物医药类产品、高值耗材类产品、西成药类产品将有望率先企稳,成为拉动医药出口额增长的新动力。
CPHI & PMEC China将链接全球市场,深化区域开拓,挖掘热点领域,助力企业抓机遇、抢市场、迎增长。CPHI & PMEC China通过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全线发力,激发新市场格局下制药产业的活力。
CPHI & PMEC China将再度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预计将迎来更多的海外客商共赴盛会。截至目前,已有来自瑞士、德国、意大利、荷兰、美国、西班牙、印度、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210余家海外展商完成展位预定,数量同比增长逾30%。届时,300余家海外展商及3,200余家国内展商将共同领衔,把全新产品、创新设备和前沿技术带到CPHI & PMEC China 2024现场,与90,000余人次海内外观众共同开启国际开放合作新征程、助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CPHI & PMEC China将携手3,500余家国内外展商,以21万平方米超大展示面积再次亮相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以加快我国医药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为己任,不断助力中国医药企业加速融入全球医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CPHI医药中间体展会获悉,德国在比伯拉赫安德里斯,兴建一业内前端的生物制药中心(BDC),生物制药适应症广泛,有较为开阔的前景,因此,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制药行业中增长最快的分支之一。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团队称,团队研制的新型小分子药物Revumenib,可以通过降低白细胞的非正常增殖来缓解患者症状。
MK-0616是首批用于临床试验中的口服PCSK9抑制剂之一,由默克公司开发,而CPHI医药化工展了解到,目前已上市的PCSK9抑制剂均需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并与他汀类药物一起服用。
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对抗疟疾,但CPHI医药中间体展会获悉,马里兰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它不仅可以治疗疟疾,甚至还能提升人体对疟疾的抵抗力。
隆德大学重新研究配置了色谱系统,来配置缓冲液以实现长时间不间断的药物生产。2023制药原料展CPHI获悉该系统较之前人工操作,效率有了极大得提升。
CPHI医药中间体展会获悉,Triastek, Inc制药公司制造的3D打印药物T21可以靶向治疗结肠中的特定病灶。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将对CTIS透明度规则进行审查,2023制药原料展根据行业资讯获悉此举是为了确保公开透明,保障其内部所储存的参与者的隐私,
微生物发酵技术行业经历了显着的增长,预计到2033年,市场份额将超569亿美元。
CPHI医药化工展获悉AMJEVITA是现已于美国上市,它是2016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首个修美乐生物仿制药,现已于美国上市。
微生物快速检测主要包括定量细胞计数、活细胞浓度估计、特定微生物的信息或微生物鉴定等内容。CPHI医药化工展转载行业报告消息,预测微生物快速检测市场的规模将以超高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
寡核苷酸通过不同机制去调节蛋白质的表达,CPHI原料药展获悉,英国CPI公司与两所大学旨在突破技术壁垒,将寡核苷酸的合成转化为可持续制造工业产业线。
2023医药展会获悉,德克萨斯心脏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的III期试验结果显示,一种细胞疗法有望缓解因炎症导致的心力衰竭。
上海制药原料展由PureTech Health所宣布其关于口服天然异孕酮的实验结果获悉,该药物对产后抑郁有显著疗效,且无需长期服用药物。
原料药是药企在制药环节中的核心成分,
2023医药展会便来为您总结一下高品质的原料之于药企的重要性。
制造药物所必需的材料,包含无菌原料药,包装和助剂。2023医药展会CPHI China总结了一些常用的制药原料及基本用途。
2023医药展会CPHI China获悉,2023 年欧洲精神病学大会 (EPA)上,杨森制药基于其实验结果总结出,在难治性重度抑郁症的治疗当中,艾氯胺酮鼻喷雾剂相较于喹硫平,出现了较为显著的长期缓解率。
CPHI医药化工展获悉,《自然医学》上发布的一项基于人体I/Ib期研究实验数据总结报告指出,鞘内和静脉内免疫治疗可显著提升软脑膜病 (LMD) 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率。
制药行业从收集制药原材料到产品供应,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精度。CPHI医药中间体展会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制药行业原料类型中的非活性成分或赋形剂和包装原料市场规模数据。
CPHI原料药展获悉,由NHSBT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国家健康与护理研究所(NIHR)血液和移植研究部门共同研究的课题——RESTORE正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目前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监管局(MHRA)正在就增殖机器人进行为期12个月的测试,2023医药展会获悉,该项目可以让癌症以及其他重症疾病患者接受更安全,成本更低的治疗方案。
2023制药原料展结合行业报告总结出制药行业中当前常见的几类医药原料的来源。
2023医药展会CPHI了解到众多厂商从原料药的采集到终端产品的生产都以极高的规格严格生产,因为制药行业在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精度。
医药产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CPHI上海制药原料展发现全球医药市场中,各类大型医药企业也不能幸免。
在过去十年中,医药行业有了许多重大的新发现,制药业也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尼日利亚,一直是我国制剂出口非洲最大的国别市场
2021年,不仅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医药行业的政策大年。在过去的一年内,仅国家层面发布的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就达500余条。生产、流通、供应多领域重磅政策的频发,不仅为保障药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十四五”期间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6月8日,经过精心设计和改版升级,由浙江省商务厅牵头,与浙江时代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21浙江出口网上交易会”再度上线“泰国、印尼站-天然提取物专场”。
5月11日,经过精心设计和改版升级,由浙江省商务厅牵头,与浙江时代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21浙江出口网上交易会“再度上线”澳大利亚、新西兰站-制药原料“专场。
4月13日,经过精心设计和改版升级,由浙江省商务厅牵头,与浙江时代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21浙江出口网上交易会“再度上线”美国、加拿大站-精细化工“专场。
3月5日,经过精心设计和改版升级,由浙江省商务厅牵头,与浙江时代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21浙江出口网上交易会”再度上线“日、韩站-天然提取物”专场。
“第二十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暨“第十五届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CPhI & P-MEC China 2020)于2020年12月1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收官。作为制药行业翘首以盼的年末巨献,CPhI & P-MEC China凭借其品牌号召力、高质量的展商阵容和会议活动,吸引线上线下共计46,157人次观众倾情参与,其中包括5,105位远在海外无法亲临现场的线上展会用户,为全产业链搭建了高端多元、“展”“网”深度融合的一站式商贸交流平台。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非洲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中非医药合作逐渐成中非合作的热点之一,非洲市场也成为中国医药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点区域之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中非医药合作短期内遇到不少困难,但进一步凸显了医药合作的重要性,中长期仍看好。医药企业作为中非医药合作的主力军,制定合适的市场战略,化“危”为“机”,才能推动中非医药合作实现更好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尤其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制药业砥砺奋进,整个医药产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国制药史上,还是在世界制药史上,这都是一部了不起的奋斗史。我们通过深入一线感知产业变迁的温度,挖掘我国医药全球化数十年蹄疾步稳推进对外贸易与合作的经验和做法。既素描了整个产业成长的烦恼、转型的艰难,又记录了医药产业国际化苦练内功的自我进化过程。新时代,中国医药产业正由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将迈上新的发展阶段。近五年,国产创新药捷报频传,中国创新领军企业开始迎来第一波收获期,有些企业甚至在跨入世界TOP50的道路上已有突破。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离诞生世界级药企还有多远?
2020年6月22日,恒瑞医药迎来高光时刻——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其市值成功突破5000亿元,已接近拜耳的市值,再往前就是比肩吉利德。从这个角度讲,恒瑞与市值TOP20的全球药企已同台PK。从2000年上市至今,股价累计涨幅170倍。20年恒瑞申请了800多项发明专利,有近300项为国际专利。仅2019年就新申报6个1类创新药,提交了63件国际PCT申请。
2020年6月,据港交所披露,先声药业携近50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在研创新药产品在港递交IPO上市申请。这是其2014年在纽交所完成私有化后,再次谋求上市。而在2020年7月10日,复星医药发布了关于其控股子公司Gland Pharma Limited分拆及境外上市的进展公告,拟在印度证交所及孟买证交所上市。这家位于印度海德拉巴的子公司是印度首家获美国FDA批准的注射剂药品生产企业。公司虽在印度,但90%的销售收入来自欧美市场。2017年10月,复星医药以10.91亿美元收购其74%的股权曾轰动一时。本次分拆上市将为Gland Pharma提供独立的融资平台,也有利于复星医药的业务发展,增加经营及财务透明度并提升企业管治水平。
中国制药国际化近30年,不少先行者对这句极富哲理的观点深有所触。1994年,刘殿波、杨荣兵、袁会先3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共同创建了绿叶制药。20多年如一日,绿叶人国际化初心不变,而绿叶制药的海外拓展已走在前列,业务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有多个自主研发的新药已在美国、欧洲进入新药上市申请阶段,即将迎来在国际市场的上市收获期。
“made in China”,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人关联到“便宜”“低质”的标签。然而近十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大而不强的印象正在被打破。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对外贸易砥砺前行、跨越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70年发展历程。其中,医药对外贸易在近20年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关数据显示,2000年-2019年我国医药出口总额从38亿美元增至738.3亿美元,增长近20倍。中国医药贸易发展速度惊人,成就令人瞩目,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原料药出口后被生产成制剂销往全球,几乎看不到原料药企业的影子。制剂就大不相同,出口到国际市场消费者直观上就能看到。中国制剂的品牌在海外市场已实现从无到有,但被广泛认可还需要时间积淀。”
本世纪初,我国原料药行业大宗原料药产品产能周期性过剩,附加值低的结构性矛盾逐渐表现出来,原料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均面临挑战,如何转型升级是产业界亟待面对的现实考题。低附加值的大宗产品在环保压力下面临减产、限产、停产的困境,绿色工艺带动下的高品质特色原料药成为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策略之一。
新冠肺炎持续蔓延,不断挑战着医药供应链的稳定,与此同时也让全球医药产业链、供应链“抱得更紧”,中国医药国际化注入新内涵。特殊时期,我们审视过去与现在,更待探寻下一个十年的种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