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国人存在肠道问题:新菌株、新纤维、天然提取物成发力点

文章来源:FFL未来食品实验室

肠道是动物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健康饮食能够维持肠道健康,如果饮食不当,也可能会导致肠道问题,肠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机体健康。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肠道健康能够影响人体健康,健康的肠道有助于人体对营养的吸收,调节身体免疫力,治疗便秘等多种功效。肠道菌群的紊乱、肠道老化等都有可能引发大肠癌、胃癌、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便秘等疾病。

▲图源:网络

01.

87.6%的中国人

存在肠道健康问题

《2023国人“肠”烦恼及益生菌消费洞察报告》指出,2022年有关肠道健康的问诊量达到2656.8万,同比增长达45.7%,有87.6%的中国人存在肠道健康问题。2023 年整体和综合肠道健康市场规模估计为 243 亿美元,预计到 2032 年将达到 344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8.18%,Research and Markets 数据显示,预计 2027 年将达 221 亿美元。

影响肠道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熬夜、饮食不规律不健康等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肠炎等一系列肠道健康问题,这也导致肠道问题逐渐年轻化,并且主要集中在上班族群体中。在日常生活中摄入过多的高油高盐食物,酒精和辛辣刺激食物,肠道不耐受或者过敏类食物,以膳食纤维摄入量的减少会导致便秘,肠粘膜受损和肠道功能紊乱等问题。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状态下或情绪剧烈波动,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肠道的调节,导致肠道蠕动紊乱,消化液分泌失调,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功能会逐渐降低,同样会导致肠道健康问题。此外充足的睡眠和运动健身能够帮助维持肠道健康。

▲肠道健康调研人群工作时长分布和人群职业分布

图片源于:2023国人“肠”烦恼及益生菌消费洞察报告

消化道疾病、慢性病和与肠道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病率上升,肠道健康问题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肠道健康的重要性。

在此推动下,肠道健康市场遍地开花,不同类型的治疗肠道健康问题的产品进入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如被称为 “快乐益生菌”的PS128(植物乳杆菌 PS128),能调节肠 – 脑轴,增加大脑中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降低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水平,减少大脑皮质兴奋,还能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因子产生。临床研究显示,其可改善抑郁症状、提升睡眠质量、降低疲劳水平、改善睡眠结构。

健合集团提出 HMObiotics (母乳低聚糖),它是母乳中的第2大类糖类成分和第3大营养成分。具有抗黏附、抗菌、调节肠道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减少过度的黏膜白细胞浸润和活化,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功效。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发现,荔枝发酵物能够有效降低肠道细胞衰老标志基因的表达,为预防肠道衰老及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策略,拓展了肠道健康产品的原料应用领域。

02.

膳食纤维、益生菌、酶类

三大绿色成分助力市场多元化

有助于肠道健康的食品丰富多样,大致可分为膳食纤维类、益生菌益生元类,含酶类、蛋白类以及其他成分。

膳食纤维:肠道的 “清道夫”

膳食纤维素在肠道健康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膳食纤维是一类多糖、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组成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各类植物。在日常饮食中,人们可以通过蔬菜水果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比如各种芹菜,生菜等多种蔬菜;苹果,香蕉和其他多种水果,以及谷物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在缓解炎症性肠病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膳食纤维通过机械性作用和生物化学特性,可对炎症性肠病的发展起到双重调节作用。其中的不溶性纤维可以在肠道内形成一种保护性屏障,减缓致病因子与肠道黏膜的接触。这种屏障作用可以增加粪便体积,改善肠道内环境,降低炎症因子对肠道黏膜的损伤;不溶性纤维能够吸附有害物质,如胆盐、毒素等,减少它们对肠道黏膜的刺激,降低黏膜受损的可能性。

▲图源:网络

益生菌与益生元:肠道菌群的 “守护者”

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益生元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刺激结肠中的一种或少数几种细菌的生长或活性而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从而增进宿主健康。常见的益生菌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常见的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等。

酶类:肠道消化的 “助推器”

有助于肠道健康的酶主要是消化酶和代谢酶。消化酶包括胃蛋白酶、淀粉酶以及胰脂肪酶等多种胃肠道所需的消化酶,可辅助肠道平滑肌输送食物,同时具有促进消化,缓解胃肠胀气等功效,可有效缓解胃肠道不适。代谢酶有乳糖酶和蔗糖酶,可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将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帮助乳糖不耐受人群消化乳糖,帮助蔗糖在体内代谢,使肠道更好地吸收营养,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其他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减少肠道炎症,谷氨酰胺转胺酶,保护肠道,防止有害物质伤害肠道。

蛋白质类:肠道健康的 “营养基石”

如大豆蛋白,铁乳清蛋白。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来源,也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要素,大豆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更好消化,不会导致消化不良、胃胀气等不适反应,并且能够增加有益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减少肠道炎症等。铁乳清蛋白能促进肠道免疫系统成熟,促进肠上皮细胞生长和分化等作用。

03.

肠道健康食品未来展望

新菌株、新纤维、天然提取物

01 新菌株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新型益生菌: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研究团队将SD雄性大鼠在新生期随机分为3组:sham WAS(空白组),MS+WAS组(IBS模型组)及阿克曼氏菌组,IBS模型组及阿克曼氏菌组采用母婴分离联合避水应激方法(MS+WAS)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母婴分离刺激结束后,阿克曼氏菌组每天避水应激处理同时灌胃1 mL 1×109 CFU/mL A.muciniphila连续10 d。再用行为学观察和腹部回缩反射评分来检测内脏痛反应。结果发现经阿克曼氏菌干预后,实验组大鼠比模型组体质量显著增加;粪便颗粒数及其不成形率显著下降;内脏疼痛阈值则显著上升。阿克曼氏菌组大鼠结肠黏膜内2型大麻素受体(CB2R)mRNA表达相比模型组显著上升。结果表明阿克曼氏菌可能通过调控结肠的CB2RmRNA表达来缓解IBS大鼠的内脏高敏。

02 膳食纤维素的新来源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发现田柚果肉富含可溶和不可溶膳食纤维,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差异,是用于调节肠道微生态相关健康食品的潜在功能配料。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团队发现从米糠粕中提取的膳食纤维为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葡萄糖和胆固醇吸附能力, 抗氧化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脂膳食造成的肠道微生物数量和组成变化,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河南工业大学发现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能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制成挂面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维持肠道健康。

03 天然提取物

东北林业大学采用体外模拟消化结合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黄精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及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黄精提取物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多糖、皂苷和黄酮的含量显著降低,对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降低,可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对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齐鲁工业大学探究了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枯芩组、条芩组厚壁杆菌门、拟杆菌门明显增多,变形菌门明显减少。但是枯芩组增加厚壁菌门,条芩组增加拟杆菌门。说明枯芩和条芩提取物能通过回调失衡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受损,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湿热型结肠炎的作用。

▲图源:网络

肠道健康作为人体整体健康的关键一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日常饮食到整体生活状态,都对其有着深远影响。肠道健康食品行业前景广阔。新型益生菌如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的发现,为改善肠道疾病带来新希望;田柚果肉、米糠粕、麦麸等膳食纤维新来源的挖掘,拓展了食品原料范围;黄精、枯芩、条芩等天然提取物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为开发天然健康食品提供了方向。

消费者对食品的天然性、简单性和透明性需求不断增加,除了传统的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肠道健康食品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多元化。

* 参考来源:

[1]. 徐彤晓,陈亚南,王健瑭,等.单细胞组学技术在肠道健康中的研究进展[J/OL].食品科学,1-14[2025-02-19].

[2]. 王媚. 全谷物对肠道健康的作用[J]. 饮食保健,2016,3(6):214-215.

[3]. 杨宝雨,赵军英,乔为仓,等. 母乳低聚糖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学报,2021,21(8):369-390.

[4]. 甘聃,张万祥,梁山露,等.荔枝发酵物在制备缓解肠道衰老和/或降低肠道细胞衰老标志基因表达产品中的应用[P]. 广东省:CN202411321234.6,2025-01-21.

[5]. 肖琳,刘琴,熊理守. 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通过调控CB2R缓解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3,44(3):379-385.

[6]. 王璐璐,张名位,叶佳敏,等. 沙田柚果肉可溶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24,57(20):4119-4129. 

[7]. 刘倩,范誉川,刘素诗,等. 米糠粕不溶性膳食纤维理化性质及对高脂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21,42(15):174-179. 

[8]. 郭瑞芳,周站杰,周雨轩,等. 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挂面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 粮食与油脂,2025,38(1):139-144,162.

[9]. 常艾馨,曹蓉,李芳菲,等. 黄精提取物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24,45(15):342-350.

*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