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上海分院研究员
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联席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
名誉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
研究所创始所长、研究员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上海市合成生物产业协会会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分子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主任,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研究领域涉及微生物基因组学、系统与合成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方面。曾参与启动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及相关生命“组学”研究,克隆若干遗传病致病基因;主持若干重要微生物的基因组、功能基因组、比较和进化基因组研究,解析SARS冠状病毒分子进化机制。在细菌蛋白质乙酰化组和肠道微生物组等领域作出若干开创性工作。组建并领导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酵母染色体重构,代谢组与代谢流量组研究,天然化合物细胞工厂制造,基因编辑技术研发等方向上,实现重要突破。近年来,参与组建并领导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现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为建设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综合性服务平台做好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基础性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元英进院士长期致力于合成生物学科研教学,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研究,包括人工基因组设计合成、基因组重排、DNA信息存储、天然产物人工生物合成、以及生物过程强化等。他带领团队建立了酵母基因组混菌标签缺陷定位及双标靶向精准修复方法,成功化学合成出五号和十号两条酵母长染色体。此外,他还开发出基因组重排控制方法,创制高产酵母菌株,实现工业规模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生物化工(国家重点学科)和生物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魏东芝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催化工程和生物制药工程。在生物催化工程方面,他的研究重点是新生物催化剂的获得、酶的体外进化及功能开发,以及生物催化过程工程研究。在生物制药工程方面,他的研究涉及蛋白/多肽药物、酶等基因的克隆与高效表达,以及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化制备平台技术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创始所长、研究员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创始所长、研究员。马延和教授长期从事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科研工作,在极端微生物新物种、新基因、新酶的发现与改造、酶工程以及细胞工厂构建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极端环境微生物的认识与利用,极端酶的发现与分子改造。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及中国科学院发明二等奖,“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全国先进个人和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982年上海社会科学院获经济学硕士,198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和美国普查局访问研究员。1991年9月回国后任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先后任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1991-2012),兼任经济研究所所长(2000-2013)。长期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人口经济与产业经济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研究成果获中国人口学会专著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作为首席专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曾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上海市老年学学会会长、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政府参事等。
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
段志广,西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巨子生物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陕西省无源医疗器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学术带头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中国化工学会日用化学品专委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天然产物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企业项目负责人,医药行业标准《重组胶原蛋白》起草人之一。
硅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
上海交通大学首席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安全与绿色防控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先后为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和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客座教授。创办的硅羿科技是我国首家从事RNA生物农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率领团队首创了RNA生物农药合成生物制造一体化工艺,登记测试了全球第一个RNA杀菌剂和我国第一个RNA杀虫剂,主持承担了我国首个RNA生物农药产业化标准制定,申请专利70余项,授权34项。当选RNA动植物保护剂(生物制造)创新产业联盟会长,荣获2024年科技部主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卓越奖。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代常,武汉大学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国家特聘专家;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植物分子医药技术研究,在我国研发了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建立了重组蛋白高效表达技术平台、重组蛋白纯化技术平台、基于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长效药物技术平台和分子医药技术产业化体系,突破了国际上分子医药技术和重组人血白蛋白的多项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优秀专利奖、湖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奖项;拥有国家和国际授权专利84项;在PNAS等SCI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
浙江大学——浙大求是特聘教授、浙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系主任
浙大求是特聘教授、二级教授,任浙大微生物学系主任、浙江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药物合成生物学,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合成生物技术重大专项课题、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等国家项目;主导了达托霉素、他克莫司、纳他霉素、非达霉素等系列微生物药物研制,在主流杂志发表200余篇SCI论文,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获省部级/社会力量科技奖一等奖5项。
上海科睐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在2021年之前的二十多年间,我一直专注于流感疫苗的研发工作。与美国纽约医学院的同事合作,我们完善了利用传统基因片段重组技术构建高产流感疫苗毒株的方法及其完整工艺。我们为全球大多数流感疫苗生产企业构建并提供了生产用毒株,包括2009年大流行性H1N1高产毒株——该毒株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发给全球所有流感疫苗厂家,用于2009至2015年间流感疫苗中H1N1组分的生产。回国后,我在君拓生物主持并完成了细胞源流感疫苗临床前阶段的大部分研发工作。同时,在寨卡病毒mRNA疫苗和猴痘重组疫苗项目中,完成了早期的分子概念验证并明确了候选分子,目前相关项目正处于进入IND申报阶段。目前,我正在从事重组人胶原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生产工艺及应用开发。
江南大学——教授、博导
罗玮,男,浙江大学博士,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长期从事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酶/蛋白质工程的研究,近年来共发表论文七十多篇(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知名SCI期刊论文近四十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近二十项;主持包括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十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科技奖三项。现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制药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合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和无锡市科技生物工程领域技术评审专家,曾担任江苏省科技副总、《南方农业学报》青年编委、SCI期刊《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主题专刊客座主编(2020-2023)。
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天津工生所研究员
生物工程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始创主任,原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终身正教授,WOS引用次数超过15000, H指数66。他开创了体外生物转化(in vitro BioTransformation, ivBT)的工程技术体系,是工业生物技术的颠覆性生物制造平台,超越生命限制,提供生物技术的新认知,增强生物制造的新能力,拓展工业制造的新边疆。代表工作:(1)提出糖氢电循环的新能源体系理论,是体外无细胞呼吸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逆反应)的解题人;(2)开发秸秆制粮全套技术,提出“开源-替代-增效”的中国特色人造粮食新策略;(3)原创性开发了多个产业化技术,如万吨淀粉制肌醇、淀粉制塔格糖技术、D-木糖制L-阿拉伯糖技术、乳果糖、手性肌醇等。
普利制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武汉大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行业产业指导教师;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生物制药领域的产品开发和研发管理工作,曾任职于海正药业,负责包括全球创新药、国际CRO/CMO项目在内的多个产品开发;现于普利制药主持生物技术领域的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推进合成生物产品的产业化应用。
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院长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士。2012年协调成立了复旦-陶氏化学联合研究中心,任中心副主任。2020年成立了上海市生物医学检测试剂工程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在长波近红外化学探针制备、成像仪器搭建以及活体荧光寿命成像技术等方面均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力。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他引30000余次,H index 95,2018-2023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获得2023年度稀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2年科学探索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四完成人)、201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长期从事分子酶学和合成生物学研究。作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和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揭示了酶催化、稳定性及底物选择性等作用机制,提出了“酶活性中心工程”等酶分子智能设计和改造新策略,拓展了工业及医用酶的催化功能谱,创建了若干药物及精细化学品等生物合成新途径。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奖励。
钛资本——董事总经理
钛资本董事总经理,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公众号“芳博士”原创作者。参与投融资或提供咨询的科技项目超过百亿融资,同时任多个政府、多家企业的长期咨询顾问。曾任人工智能创业公司CEO。任职厦门市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期间,承担创业园区规划、创业政策撰写和宣导、高端人才政策落实等“双创”工作。曾参与浙江省政策研究院战略室,负责内参编辑工作,十余篇内参得到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等领导批示。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药研究院——主任
2024年10月至今,作为“英才兴蒙”六类高层次引进人才,任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药研究院,致力于中蒙医药合成生物技术与产品转化研究。2018年–2024年任日本群马县JM International首席执行官,主导GLP-1激动剂在结肠癌与胰腺癌方向的研究、LGR5蛋白糖基化机制探索、酸马奶发酵工艺开发及合成生物技术转化,已实现54项产品落地。曾任群马大学特聘助理教授,博士后阶段聚焦GLP-1相关机制在结肠癌不良预后中的作用研究。共发表SCI论文36篇,其中多篇为第一作者。
德默特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德默特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曾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至2014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先后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助理研究教授。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担任藻类生物技术与生物能源中心主任、课题组长。2020年创立德默特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德默特专注于藻类生物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运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和先进生物制技术实现微藻产品的高效生产和商业化。公司先后获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等机构数投资。入选2022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50。
惠思乐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
毕业于上海生科学院合成生物学实验室,高级工程师,绍兴330人才。长期从事天然产物的微生物合成和代谢工程研究,经验涵盖技术平台的建立、项目管理、团队管理、技术成果转化等。其中尤其擅长天然产物合成网络分析和重构,先后构建了多个产品的高效细胞合成工厂并移交企业转化成经济效益。目前聚焦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和医药原料创新研发上,已开发多款创新性化妆品原料。已发表多篇研究性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1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收录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10余项;主持和参与4个国家项目。
苏州一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发表论文十余篇。2019年成立一兮生物,并担任公司CEO。先后获评苏州工业园区园区领军人才、姑苏领军人才等称号,任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生物制造分委会委员。
刘振云博士2019年成立一兮生物,并担任公司CEO。一兮生物是一家专注于人类及动物的营养与健康的合成生物学企业,目前有两条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产品管线。首发管线为HMOs(母乳低聚糖),在国内率先实现HMOs产业化,现有产能300吨/年,目前正在进行产能扩建,到2025年底可实现3000吨/年的产能,是全世界产能最大、品种最全、成本最低的HMOs供应商。第二条产品管线以非粮原料秸秆发酵生产饲用蛋白,产品可作为饲料原料,减轻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料研发中心总经理
王瑞妍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注于生命健康领域前沿技术研究。现任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料研发中心总经理,全面负责原料研发管理工作,包括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微生物发酵与纯化平台、功效机理及应用研发平台、创新化学修饰等多个平台。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生物技术卓越中心主管,全面负责CAS-TWAS生物技术卓越中心的创立与运营管理;曾任华夏幸福研究院产业研究资深研究员。
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射医美配液负责人
专注于医美填充注射剂制备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主导超过20个医美注射剂项目,涉及少女针、童颜针、基础水光、胶原水光、BFS次抛、面膜等,具备丰富的生产制造和设计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丸美首席科学家
林影,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现任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绿色生物制造”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责任专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合成生物学”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项目,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展食品、饲料、化妆品功能原料及生物质材料绿色生物制造产业化研究。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25 件,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南京食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OO
汪庆卓,南京食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OO。
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金融学学士。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从事合成生物技术和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十余年。曾供职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欧阳鹏飞,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在合成生物学及生物化工领域拥有近10年一线研究经验,发表并申请多项SCI论文及发明专利,在校期间曾担任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研究生会主席。2018年后从事产业咨询研究工作,并进入清华经管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担任助理研究员,对全球生命健康新技术新产业的研判和投资分析有深入的理解,2020年在Venture lab of DeepTech从事合成生物学的孵化和投资,2021年担任苏州百福安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23年加入北京微购工场担任副总裁。
源天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废塑料再生行业多年从业经历,擅长客户发掘、谈判,同时拥有6年资本市场从业经历,投资项目累计金额超两亿元,协助CEO完成天使、pre-A和pre-A+轮融资,同时任职以来帮助公司从零开拓与空中客车、丰田通商、Inditex、欧莱雅等国际知名客户建立商业合作。
上海贻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苏睿,贻如生物创始人,CEO。2001年出生,2018年考入上海科技大学,在校期间带领本科生团队以项目“基于贻贝的柔性压感可控降解释药型骨胶水(MIBOM)”参加2021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金奖,并勇夺全球季军。 2021年底创办上海贻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贻如生物CEO。贻如生物是一家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合成生物学企业,专注于利用合成生物学开发新一代可持续生物材料。苏睿目前已带领公司完成数千万元 Pre-A 轮融资。 |
2024年苏睿荣获《2024胡润U25中国创业先锋》。
山东恒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山东恒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方诩教授;
1999年,赴日本留学,在京都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2006年,进入日本最大的国立研究所–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2009年,方诩作为归国华侨,在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酶工程改造和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以及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等。自1995年起就专注于酶工程微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方诩教授先后出版了70余篇合成生物领域的学术论文,编写了英文学术专著,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尤其采用自主研发的酶法工艺合成并量产HMOs (人乳寡糖),解决了我国该领域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多项科技奖项。
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胡黔楠博士教授,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应用系主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负责人。胡博士致力于打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双驱动的合成生物制造创新模式。在合成生物大数据、一系列化学/生物信息学软件工具、基于人工智能的酶发现技术、生物合成从头途径设计、生物制造微生物菌株优化、以及一站式设计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艾比欧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方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瑞典国家人工智能中心, AI Sweden, 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强化学习,深度学习等。在科研成果转化到工程应用领域有丰富经验,连续创业者。
江苏美尚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
赵铧,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学,拥有丰富的500强外企销售高管经验,15年外企职业经理人,创业8年,操盘了国内10亿规模业务。现任美尚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带领这家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研发与创新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为医疗健康领域提供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美尚洁生物采用了多平台联合研发的策略,建立了AI一体化蛋白设计平台,加速了合成生物的研发进程,正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速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与产业升级。
演讲嘉宾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