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功能食品圈
消费者对于绿色、天然产品需求的增加推植物提取物市场持续扩容,线上市场持续增长;2023年植物提取物营养保健品的销售额已攀升至498.9亿元人民币。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及科学养生理念的深入人心,在保健食品市场中,含有天然植物提取物成分的产品正逐渐成为主流选择,市场份额也持续扩大。魔镜洞察发布的《2024年天然植物提取物营养保健食品市场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预计到2028年,全球植物提取物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646亿美元,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602亿元。
1、植物提取物占比更高、更受认可
随着消费者更加追求天然、绿色、健康与安全的产品,植物提取物市场正在迅速扩大。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也预示着植物提取物在保健食品领域的广阔前景。
《报告》指出,在我国,植物提取物广泛应用于营养保健食品领域。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主要来源于传统中草药,因此国内的植物提取物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为中草药提取物,而保健食品中很多都是添加了食药物质,人们对此类产品认可度较高。近年来,保健食品中含植物提取物成分的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同时,以中草药为主的传统滋补品的植物提取物的占比更高,份额接近一半。
随着互联网健康消费趋势的蓬勃兴起,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在线上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报告》数据显示,去年该领域的销售额已攀升至498.9亿元,同比增长率达13.7%,彰显了市场对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的旺盛需求。
2、奶蓟草、白芸豆提取物发展势头最猛
《报告》显示,在当前的保健食品市场中,销售额前三的产品依次为奶蓟草、人参以及蓝莓提取物制品,它们凭借各自独特的健康益处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特别是奶蓟草与姜黄等护肝成分,随着公众对肝脏健康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这些成分已成为市场上的热门“护肝”选择。
此外,胖大海、罗汉果及冬虫夏草等产品的增速尤为显著,反映出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肺部健康维护及免疫力提升的迫切需求。其中,冬虫夏草不仅在传统滋补品中占据领先地位,其在增强免疫、滋补养生方面的卓越表现也进一步带动了其市场增长。
传统滋补品领域,人参、枸杞、冬虫夏草与灵芝凭借提升免疫力、滋补强身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占据销售榜单的前列。而黄精、当归、葛根等传统中草药成分的快速增长,则反映了消费者对精细化健康解决方案的追求。黄精以其补气养阴、益肾的作用,在改善男性健康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葛根则因其护肝作用,常见于各类肝脏保健产品中,满足消费者对肝脏健康的特定需求。
《报告》指出,植物提取物在营养保健食品领域应用广泛,细分赛道加速行业扩容。比如人参保健食品领域,2020年行业产值为222.17亿元,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等因素的推动下,预计2025年产值将达到371.7亿元。
此外,多个细分市场去年均实现增长,如肝脏养护、抗糖减脂、辅助降血糖、骨关节健康、抗衰老等细分市场同比增长超100%。其中,分别以奶蓟草和白芸豆提取物为代表的肝脏养护、抗糖减脂两个市场发展势头最猛,体现了植物提取物在推动保健食品行业创新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3、升级技术完善法规解决三大难题
市场的强烈需求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天然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面临着三大难点。
首先是法规的限制。各个国家对植物提取物的要求不同,产品应用有所差异,比如北美地区以膳食补充剂为主;欧洲以保健食品和植物药品为主;我国则以中医药和保健食品添加剂为主。植物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模糊,用途的差异又直接影响原料种类的可适用性,只有符合要求的品类才能进入市场,限制较多。
其次是产业加工分布不均。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主要以粗提物为主,而深度开发受技术和法规的限制,发展并不理想,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
第三是配套体系不完善。植物提取物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缺乏相应的生产标准和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产业规范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我国对保健食品采取双轨制管理,被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植物原料,例如人参、西洋参、灵芝,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健食品备案;其他具有健康益处的植物成分,则需要按照保健食品注册的相关规定进行注册,如改善睡眠的酸枣仁、缓解视觉疲劳的黑加仑都出现在注册的保健食品中。此外,我国还发布了《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严格规定了不允许出现在保健食品中的植物成分,包括八角莲、巴豆、生半夏等。专家建议,在研发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过程中,首先是全面了解植物来源、加工过程和工艺、产品成分、终端应用等信息;其次是基于现行法规框架,评估产品适用的标准;第三是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产品的申报、备案注册。